(资料图片)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近日,由郑州市文物局主办、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2025郑州市文物考古绘图培训班在郑州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文物考古绘图的基础知识、绘图原理及技巧、绘图规范与标准、数字化绘图软件使用与技巧展开教学培训。
从考古学诞生之初,绘图便始终贯穿于考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它不仅是记录与解读遗存的重要方式,更是每一位考古人必备的专业技能——是镜头无法替代的眼睛,是穿越时空的笔触。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一切,这场培训却在反复叩问一个本质问题:当相机和扫描仪能瞬间捕获一切,我们为何还要执着于手握一支笔?围绕这些问题,培训期间,授课专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超越像素的“观察者之眼”
采访中,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一级教授赵辉的思绪回到了没有彩色照片的童年。
在中国美术馆,年轻的他站在常书鸿先生临摹的敦煌壁画前,被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所击中。“那不是冰冷的复制,那是1:1的生命还原,是艺术品。”赵辉动情地说,“今天的彩照、3D模型固然精确,但那份经由人手与人心提炼出的理解与神韵是无法被替代的。”
他的观点,点破了考古绘图的灵魂:它不仅是记录,更是观察、理解与阐释的过程。一件手绘的器物图,线条的断续、剖面的取舍,都凝聚着绘图者对文物制造工艺、使用痕迹甚至废弃原因的深刻理解。








